标签: 拖延症

  • 如何克服拖延症:解决办法来自10个习惯

    “改掉一个坏习惯最好的方式是用一个好习惯替代!”

    其实有很多人是几乎没有拖延症,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自律,而是他们有一些好习惯,能让自己无痛克服拖延!克服拖延的方法数不胜数,但是只有当你了解自己拖延的原因并选择相应的方法才会见效。

    常见的拖延的原因:

    • 嫌做事麻烦
    • 害怕失败
    • 觉得有很多时间(其实一晃而过)
    • 不自信,觉得坚持一件事很累

    你有没有发现其实这些都是情绪,而这些情绪都源于你估算全部工作量的瞬间,所产生的心理负担

    说白了就是你觉得压力大,就不做想拖延!

    实际上,你只要养成一些微习惯就能够对以上情况迎刃而解:

    习惯

    10个无痛对抗拖延症的习惯

    1、以15分钟为单位

    把工作切割成小块,每个小块15分钟就能做完最好。这就相当于你把长跑切割成了脉冲式的短跑,小学时运动会上报名长跑的总是少数,而短跑大家都挺积极的不是吗?因为这样容易多了。

    2、列清单

    把要做的事情写下来,做完一项勾掉一项。可不要小看这个动作,可视化清单能释放你内心的压力,而且每划一个勾,你内心就多一份成就感。列清单是一种不断积累正向反馈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意志力的过程。

    3、婴儿学步

    做事情最难的是卖出第一步,先从最简单的开始做起,由易入难。

    • 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候,你觉得难,那就改成每天多走5000步
    • 你觉得每天读1小时候书很难,那就改成每天阅读5分钟 + 听书10分钟
    • 每天写作很难,那就改成每天摘抄一篇好文

    总之,快速迈出第一步即可,动起来后面就容易多了!

    4、停止情绪内耗

    干就完了,把自己当做一部冷漠和听话的机器,做一个“0精神压力者”。对任何事都不感到麻烦,没有情绪,不抵抗。

    5、现在就做

    不断告诉自己,与其拖延,不如趁现在就把它做好,反正早晚都要做,何不让以后轻松一些?

    想到了就马上做,不要让一件事情萦绕在自己的脑海,折磨自己。

    5分钟之内能完成的事,就立马解决掉,不占大脑内存

    6、提高干劲的小装备

    准备一些小装备,特别是一些顺手的小工具,比如说番茄闹钟、便签、颜值高、手感好的笔记本之类的。

    7、学会抱团

    借助他人的力量。

    一个人不想做,没有任何代价,但约了跟另一个人一起做,或者跟一群人做了承诺,那么就不容易拖延。

    一个人往往走不远,而一群人可以,原因就在这。

    8、在自己眼前挂一根“胡萝卜”

    当你想要进行一个艰难的任务时,给自己设置一个奖励。

    今天完成1章节内容学习,奖励自己一杯奶茶。

    完成一个PPT,奖励自己看一部电影

    9、时间节点进入日程

    有明确的执行时间点就不会拖延。

    • 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不是刷手机,而是读10页书
    • 吃完午饭后构思一个选题
    • 睡前写下明天要做的事

    10、更换场所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在家就是容易拖延,迟迟无法开始工作?可以尝试去图书馆,去咖啡馆,去工作室,去哪些能够让你快速进入状态的场所。很多时候其实只是改善一下环境,就能够集中注意力克服拖延症。

    以上的10个小习惯,你也开挑选几个自己喜欢的马上用起来,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治好自己的拖延症,实现无痛自律!

  • 拖延症怎么办?4个步骤克服拖延症

    大家都遇到这样的情况:

    一口气列10几个目标,要背单词、要刷网课、要提升工作效率、要升职加薪、要多读很多书,但是一天结束会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做。

    那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很好的把自己的计划做完呢?

    因为我们在反人性反身体规律的安排计划,强制自己执行,强制自己反抗我们自己的人性

    拖延症

    如何克服拖延症呢?

    大家可以试试我总结出来的4条建议

    1、用最喜欢的事情形成习惯

    在准备进入状态的时候,我们可以找一件自己喜欢且很想做的事情为开头,这样可以让我们自己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如果你最讨厌的事情是作图,但是你把作图这个事情列到了第一项,从心理你就不愿意做这件事,你会一拖再拖,那这样时间过去了事情也没有完成,我们会一直等,这样的情况是不利于良好的习惯的

    在开始之前,找一件自己内心充满强烈成就感的事来做,比如我花每天早上2小时读完1本书,这件事情是我心理有强烈成就动机并喜欢的,所以我做起来特别高效和愉快

    这样的状态为我的一天都奠定了好了基础:愉快且高效的完成所有的任务

    2、延迟满足感开始新任务

    完成一个计划之后,大家想的都是我要奖励自己一下,立刻拿起手机开始刷资讯或者开始和人聊天,这些都是扰乱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工作状态的事情。

    完成一个任务之后最佳的选择就是开始下一个新任务,这样你会收获更多的满足感。

    所以在一开始就为自己定下规则,第一件最事情的喜欢做完接着做下一件,而不是在心理默认自己做完可以休息看下手机。

    规则明示不管用的同学,可以把手机藏起来或者放到看不到的地方,最有效的方法是交给熟悉的人保管,跟对方说明你完成了哪些任务才可以把手机交还给你。

    3、顺应身体机能补充精力

    看到延迟满足感完成下一个任务,有的同学会发出这样的疑问:那我是要一直学习不休息吗?

    答案当然不是的。我们的身体感觉疲劳的时候就可以站起来给自己做一些放松补充。

    我们的身体感觉疲劳的时候就可以站起来给自己做一些放松补充,补充精力的放松有以下3个:

    • ✅放空眺望远处,感受绿色的植物和好的阳光
    • ✅做几组拉伸,适当的放松身体肌肉
    • ✅适当进食,可以吃一点坚果面包

    可以按照以上的方式做一个5-10分钟的放松。

    不遵循身体信号,除了对身体不好之外,也不利于专注力的形成,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中段休息也不要去拿手机。

    4、设置奖惩机制

    如果你没有按照相应的计划完成或者你完成了但中段刷手机或者注意力不集中,都可以做一个小惩罚机制,比如吃一个你最不喜欢吃的东西,做自己最不喜欢的事情有利于刺激我们的规避系统,会努力的去完成任务。
    如果你完成任务,设置奖励机制时要注意,最大化的延迟满足感,我们完成一个小任务时,可以给自己画一个笑脸。

    积累了多少笑脸才可以拿到终极奖励,即我们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可能是看电影或者1支迪奥口红,多少个任务就设置积累多少笑脸才可以拿到终极大奖。

    从最喜欢的开始到最大化的延迟满足感,在中间补充身体精力,都是顺应着大脑和身体的。

    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一定是执行不拖延,杀死拖延症,绝对可以超过99%的同龄人。

  • 如何克服『拖延症』的3个方法,马上get√

    假如在你前面有三种选择:

    • 学习英语
    • 背100个单词
    • 刷1个小时短视频

    你会如何选择呢?在留言区留下你的答案。

    拖延症患者的一天

    根据人脑“能不用脑便不用脑”的特性,推算出98%的人都会选择『3』,刷短视频带来的结果是,大脑感觉爽、上瘾”,这也解释了拖延症的来源。

    加拿大心理学博士蒂莫西·A·皮切尔在他的书《战胜拖延症》中说到:拖延是对生活本身无所适从的问题

    在生活中,拖延无处不在,起床前刷短视频、工作中摸鱼、下班后狂刷美剧、睡前刷朋友圈。

    以上的行为,都是在及时享乐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桌上有两张支票,一张50美元,一张100美元。50美元这张,可以立马兑换现金。100美元这张,三个月后才能兑换,让大众自行做出一个选择。

    实验结果是:大多数人选择了50美元这张。

    根据这个实验,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概念 —— 延迟折扣。“当我们努力,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看到结果时,结果的价值对我们来说就变低了,就像打了折扣。

    也就是说,未来的结果越不确定,它的价值就越低,等待奖励的时间越长,它的价值就越低。

    所以,为了能够获得及时享受,很多人换上了拖延症。

    拖延症的来源

    • 追求完美主义
    • 存在不确定性
    • 对失败的恐惧
    • 对工作不感兴趣
    • 迷茫难以做出决策

    面对拖延症,有哪些立刻见效的小妙招呢?

    具体化

    目标具体化

    将一年的时间拆解成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拆成越越细越好,最大降低行动的阻力,当你完成一个阶段的目标,要及时地奖赏自己,奖赏的次数不能间隔太长。 —— 专注可达成的目标,胜过半途而废的目标

    可达到

    制定目标

    设定的目标要可实现,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可以选择从小目标开始,例如每天完成一个仰卧起坐的目标,然后再增加其他的项目,确保过程是循序渐进。

    有截止时间

    deadline

    要设置有实现目标的截止时间,截止时间要足够的具体,最好是设置到分钟,时间清晰,大脑行动力就强。

    你get到了吗?